在大众心目中,能获得国际酒店大奖的,都是高大上的典型。但是今年,在国际室内设计师协会IIDA 宣布的评选结果中,由顶贺设计总监何潇宁设计的深圳子居精品客栈脱颖而出,获得全球卓越设计大奖酒店类设计最高荣誉。此奖也被誉为室内设计界的奥斯卡。
何潇宁坦言,并没有想到子居能获此殊荣。“虽然子居强调精品,但归根结底出身于村落,定位在民宿。我想子居之所以能打动评委,也许就在于我们没有回避子居的乡土性,反而尽力让它融于周围环境,摈弃刻意的装饰手法,在乡土和精品之间探索出一个巧妙的结合点。”
如果我们再来回顾IIDA的评奖理念,也许不难理解民宿也能获得设计大奖。IIDA 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Cheryl S. Durst 说:“全球卓越设计大奖最有意义的一方面,就是看到全球设计趋势是如何通过一种反映当地传统文化的方式而展现出来。”
对于何潇宁这样一位资深的酒店设计师来说,设计的本质意义,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媚俗,也不是一味迎合大众审美趣味。
外观低调,但是真正进入子居内部,则是另外一番截然不同的天地。
my fancies are fireflies, ——
specks of living light
twinkling in the dark
推开子居院门,首先被泰戈尔捕获。不过子居并不会让人忘记身处的中国。明显的地域标签随时提醒:乡土大宅门,灰砖灰瓦,岭南村落地血脉。何潇宁在情怀和技术间张弛有度,子居的地域性充分地和国际视野融合生发。
设计师除了利用当地的灰砖灰瓦和环保绿色的竹钢及复合竹材,还大量地进行了旧物再利用,旧榆木,老船木,旧门板,旧轮胎,被废弃的老树根等旧物件,在精心设计及布置下,焕发青春,变身为时尚个性的餐桌,茶几及饰品,自然和谐地与子居融合为一体。
仔细研究子居发现,和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过度装饰及各种主题设计反道而行,子居的设计师强调以人为本,不为物累,在用最少的手段最大化地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注重合理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子居你很难感觉到明显的设计痕迹,同时设计师对材料的使用可以用吝啬来形容。
当然,不堆砌不必要的装饰手法,并不代表没有风格。“在子居内部,我通过工业风的钢结构楼梯、现代主义家具、以及中式的混搭,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冲突感,从而表达一种设计的张力。”何潇宁说。
黑色钢结构的楼梯还用了铁丝、铁网,配合灰黑木质地的踏板,又酷又简单。接待台则是传统明式家具的画案搭配四出头官帽椅,原木色显得温润委婉;而休息区的沙发、靠椅又是鲜明的现代主义。然而他们这种冲突竟然无比和谐的融入到了一起,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把控能力。
在何潇宁看来,设计的根本就是完美解决问题。什么是好的设计?就是能够合理并且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用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价值。
深圳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及天津美术学院四校四导 师活动指导教师等职。
曾经荣获美国《HOTEL》杂志中文版最佳酒店设计奖;广州国际设计周颁发中国十大(酒店空 间)设计师奖;荣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授予 " 当代最受尊敬的杰出设计师 " 奖;中国室内设计年度封面人物奖;世界旅游协会大奖之 " 中国最佳新酒店 " 奖;" 亚洲最佳商务酒店 " 等奖项。
她的经历被编入纪录片《女设计师》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放。2016 年初由她主笔的《酒店里的小旅行 - 女设计师的环球酒店巡礼》正式出版发行。